•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客座研究员
  •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客座研究员
  • 李懿 男
    职  称: 研究员
    学  历: 博士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li_yi@gibh.ac.cn
    通讯地址: 广州市科学城开源大道190号
    简  历
     

    2005,01-2011, 12   主管, 蛋白质工程 (Head of Protein Engineering)  Avidex,  Immunocore Ltd, 英国牛津OXFORD, UK

    2003,01-2004,12    组长, 蛋白质工程 (Group Leader) Avidex Ltd, 英国牛津OXFORD, UK

    2002, 07-2003,01   高级研究员 (生物技术)  Avidex Ltd, 英国牛津OXFORD, UK

    2000,10-2002, 05   研究经理 (抗体工程) Biovation Ltd / Merck KgaA, 英国剑桥CAMBRIDGE, UK

    1996,10-2000,07    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系ADAS Ltd, Hereford/ 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UK

    1995,09-1996,06    博士后 (免疫生物技术) Department of Biology, 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系University of Leicester, UK.

    1992,10-1995,09    博士/研究助理(免疫生物技术) Department of Biology, 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系University of Leicester, UK.

    1987,07-1991,12    医师/研究助理(病理与免疫生化) 广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中心, 广州.

    1992,10-1996 ,09  博士(抗体工程) 英国莱斯特大学生物科学院生物系(Department of Biology,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UK)

    论文:抗体工程研究与噬菌体展示技术(Thesis: Antibody Engineering Studies Using Filamentous Bacteriophage Display Technology.)

    1982,10 – 1987,06 学士(医学)湖南医科大学, 医疗系, 湖南长沙.

    研究领域
     

    李懿组的主体研究方向是免疫治疗。我们将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免疫学三方面对免疫分子及其治疗手段进行全面探讨。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免疫分子的引导分子进化(DIRECTED MOLECULAR EVOLUTION)及表达。我们将对免疫球蛋白及其超家族分子(Immunoglobulin and its super-family)进行分子解剖研究。尤其是对各种免疫分子的,由于自然进化而产生的,结构上的差别与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我们将解析这些差别与变化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此实验室将与生化和细胞免疫实验室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生物化学实验室

    生物化学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是免疫分子的蛋白热力学,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我们将对这些特性与下面几项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其中包括复性,稳定性,配体结合以及异体表达。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对免疫分子的蛋白融合体的构建,表达,多功能重现等进行广泛的探讨。此实验室将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免疫实验室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将与细胞免疫实验室合作用蛋白质谱的方法进行肿瘤,病毒,自身抗原短肽的发现,筛选,甄别与鉴定。

    细胞免疫学实验室

    细胞免疫组的研究方向是免疫突触(Immunologic synapse)的结构基础,作用机理及免疫生理效应。本实验室是要对T细胞受体的生理和/或非生理状态(天然或突变状态)与由此而产生的免疫突触变化的关系进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另外,我们将研究第二信号的作用机制,调节与控制,并结合第一信号因T细胞受体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的效应对免细胞激活地进行深入探讨。本实验室将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与生化实验室构建的各种免疫分子,并验证其生理功能。因此将与这两个实验室建立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社会任职
    获奖及荣誉

     

    代表论著

    1.      Li, Y., Moysey, R., Molloy, P. E., Vuidepot, A. L., Mahon, T., Baston, E., Dunn, S., Liddy, N., Jacob, J., Jakobsen, B. K. & Boulter, J. M. (2005). Directed evolution of human T-cell receptors with picomolar affinities by phage display. Nature Biotechnol. 23, 349-54`

    2.      Liddy, N., Bossi, G., Adams, K. J., Lissina, A., Mahon, T. M., Hassan, N. J., Gavarret, J., Bianchi, F. C., Pumphrey, N. J., Ladell, K., Gostick, E., Sewell, A. K., Lissin, N. M., Harwood, N. E., Molloy, P. E., Li, Y., Cameron, B. J., Sami, M., Baston, E. E., Todorov, P. T., Paston, S. J., Dennis, R. E., Harper, J. V., Dunn, S. M., Ashfield, R., Johnson, A., McGrath, Y., Plesa, G., June, C. H., Kalos, M., Price, D. A., Vuidepot, A., Williams, D. D., Sutton, D. H., Jakobsen. B. K. (2011) Monoclonal TCR-redirected tumour cell killing. Nature Medicine (in the press), (Author Contributions N.L., N.E.H., P.E.M. and E.G. isolated wildtype mTCRs and carried out the phage display proces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Y.L.; A.V. and Y.L. were involved in ImmTAC construct optimisation; et al)

    3.      Liddy, N., P. E. Molloy, Bennett, A. D.,Boulter, J. M., Jakobsen, B. K., Li, Y*. (2010). Production of a soluble disulfide bond-linked TCR in the cytoplasm of Escherichia coli trxB gor mutants.  Mol Biotechnol 45(2): 140-9. (*通讯作者)

    4.      Varela-Rohena, A., Molloy, P.E., Dunn, S.M., Li, Y., Suhoski, M.M., Carroll, R.G., Milicic, A., Mahon, T., Sutton, D.H., Lauge, B.E., Moysey, R., Cameron, B.J. Vuidepot, A., Purbhoo, M.E., Cole, D.K. Phillips, R.E., June, C.H., Jakobsen, B.K., Sewell, A.K., Riley, J.L. (2008) Control of HIV-1 immune escape by CD8 T-cells expressing enhanced T-cell receptor. Nature Medicine,14(12), 1390-1395

    5.      Purbhoo*, M. A.; Li*, Y.; Sutton*, D. H.; Brewer, J. E.; Gostick, E.; Bossi, G.; Laugel, B.; Moysey, R.; Baston, E.; Liddy, N.; Cameron, B.; Bennett, A. D.; Ashfield, R.; Milicic, A.; Price, D. A.; Classon, B. J.; Sewell, A. K.; Jakobsen, B. K.(2007) The HLA A*0201-restricted hTERT(540-548) peptide is not detected on tumor cells by a CTL clone or a high-affinity T-cell receptor. Mol Cancer Ther. 6: 2081-91 (*.共同第一作者).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