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客座研究员
  •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客座研究员
  • 康乐
    职  称: 研究员
    学  历: 博士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lkang@ioz.ac.cn
    通讯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
    简  历

    康乐,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等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外籍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生态基因组学专家。现任中科院北京生命科学院院长、河北大学校长。长期从事生态基因组学研究,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也是国际上几个重要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编委。他将基因组学与生态学结合,系统研究动物的适应性和表观可塑性。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200余篇,重要论文发表在Nature, Science, Science Advances, Nature Communication, PNAS,Genome Biology等重要刊物上,总引用万余次,是Elsevier选出的农业和生物学高被引科学家(Scopus 2014-2021)。是F1000的Faculty member和Advisory board member。从1995年起,他已经培养了9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10多名博士后,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学术带头人,如特殊人才计划入选者、研究员、教授、国家青年科技奖和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等。

    研究领域

    主要开展生物过敏原引起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以及相关的免疫学机理研究。围绕尘螨、蟑螂、花粉等过敏原造成的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通过建立相关动物模型及利用临床样本,在分子、细胞、基因组学水平上探索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机制。开展综合性和交叉型前沿研究,利用综合性的平台和多种技术手段,阐明其诱发的过敏疾病的发病机理,为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性疫苗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作为昆虫嗅觉进化重要节点的飞蝗嗅觉编码与处理机理研究”项目负责人;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生物信息流的解码与操控”项目骨干;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飞蝗嗅觉吸引行为的神经分子机制”项目负责人;

    4.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生物互作机制的解构与设计——农业有害生物的智慧型防控”负责人。

    社会任职

    2008年 国际昆虫学会 执行理事。

    2019年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副主席。

    2019年 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CCIUBS)主席

    2022年 国际科学理事会中国委员会(ISC-China)副主席

    获奖及荣誉

    2011年 何梁何利生命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13年 美国昆虫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家奖

    2015年 第八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

    2017年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7年 中国科学院杰出成就奖

    2019年 马世骏生态科学成就奖

    2021年 国际化学生态学会西弗斯坦-西蒙尼奖

    代表论著

    1.       Wang, Y., Zhang, Y., Lou, H., Wang, C., Ni, M., Yu, D., Zhang, L., & Kang, L. (2022). Hexamerin-2 Protein of Locust as a Novel Allergen in Occupational Allergy. Journal of Asthma and Allergy, 15, 145–155. doi.org/10.2147/JAA.S348825

    2.       Guo, X., Yu, Q., Chen, D., Wei, J., Yang, P., Yu, J., Wang, X., & Kang, L. (2020). 4-Vinylanisole is an aggregation pheromone in locusts. Nature, 584(7822), 584–588. doi.org/10.1038/s41586-020-2610-4

    3.       Wang, Y., Tong, X., Yuan, S., Yang, P., Li, L., Zhao, Y., & Kang, L. (2022). Variation of TNF modulates cellular immunity of gregarious and solitary locusts against fungal pathogen Metarhizium anisopliae. Proc. Nat. Acad. Sci. (USA), 119(6), e2120835119.  doi.org/10.1073/pnas.2120835119

    4.       Wang, H., Jiang, F., Liu, X., Liu, Q., Fu, Y., Li, R., Hou, L., Zhang, J., He, J., & Kang, L. (2022). Piwi/piRNAs control food intake by promoting neuropeptide F expression in locusts. EMBO Reports, 23(3), e50851. doi.org/10.15252/embr.202050851

    5.       He, J., Zhu, Y.N., Wang, B., Yang, P., Guo, W., Liang, B., Jiang, F., Wang, H., Wei, Y., and Kang, L. (2022). piRNA-guided intron removal from pre-mRNAs regulates density-dependent reproductive strategy. Cell Report, 39, 110593.

    6.       Du, B., Ding, D., Ma, C., Guo, W., & Kang, L. (2022). Locust density shapes energy metabolism and oxidative stress resulting in divergence of flight traits. Proc. Nat. Acad. Sci. (USA), 119(1), e2115753118. doi.org/10.1073/pnas.2115753118

    7.       Wei, J., Shao, W., Cao, M., Ge, J., Yang, P., Chen, L., Wang, X., & Kang, L. (2019). Phenylacetonitrile in locusts facilitates an antipredator defense by acting as an olfactory aposematic signal and cyanide precursor. Science Advances, 5(1), eaav5495. doi.org/10.1126/sciadv.aav5495

    8.       Yang, M., Wang, Y., Liu, Q., Liu, Z., Jiang, F., Wang, H., Guo, X., Zhang, J., & Kang, L. (2019). A β-carotene-binding protein carrying a red pigment regulates body-color transition between green and black in locusts. eLife, 8, e41362. doi.org/10.7554/eLife.41362

    9.       Guo, X., Ma, Z., Du, B., Li, T., Li, W., Xu, L., He, J., & Kang, L. (2018). Dop1 enhances conspecific olfactory attraction by inhibiting miR-9a maturation in locusts. Nature Comm., 9(1), 1193. doi.org/10.1038/s41467-018-03437-z.

    10.    Ding, D., Liu, G., Hou, L., Gui, W., Chen, B., & Kang, L. (2018). Genetic variation in PTPN1 contributes to metabolic adaptation to high-altitude hypoxia in Tibetan migratory locusts. Nature Comm., 9(1), 4991. doi.org/10.1038/s41467-018-07529-8

    11.    Chen, B., Zhang, B., Xu, L., Li, Q., Jiang, F., Yang, P., Xu, Y., & Kang, L. (2017). Transposable Element-Mediated Balancing Selection at Hsp90 Underlies Embryo Developmental Variation.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34(5), 1127–1139. doi.org/10.1093/molbev/msx062

    12.    He, J., Chen, Q., Wei, Y., Jiang, F., Yang, M., Hao, S., Guo, X., Chen, D., & Kang, L. (2016). MicroRNA-276 promotes egg-hatching synchrony by up-regulating brm in locusts. Proc. Nat. Acad. Sci. (USA), 113(3), 584–589. doi.org/10.1073/pnas.1521098113

    13.    Yang, M., Wang, Y., Jiang, F., Song, T., Wang, H., Liu, Q., Zhang, J., Zhang, J., & Kang, L. (2016). miR-71 and miR-263 Jointly Regulate Target Genes Chitin synthase and Chitinase to Control Locust Molting. PLoS Genetics, 12(8), e1006257. doi.org/10.1371/journal.pgen.1006257

    14.    Wang, X., & Kang, L. (2014).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phase change in locusts. Annual Review of Entomology, 59, 225–244. doi.org/10.1146/annurev-ento-011613-162019

    15.    Wang, X., Fang, X., Yang, P., Jiang, X., Jiang, F., Zhao, D., Li, B., Cui, F., Wei, J., Ma, C., Wang, Y., He, J., Luo, Y., Wang, Z., Guo, X., Guo, W., Wang, X., Zhang, Y., Yang, M., Hao, S., … Kang, L. (2014). The locust genome provides insight into swarm formation and long-distance flight. Nature Comm., 5, 2957. doi.org/10.1038/ncomms3957

    16.    Yang, M., Wei, Y., Jiang, F., Wang, Y., Guo, X., He, J., & Kang, L. (2014). MicroRNA-133 inhibits behavioral aggregation by controlling dopamine synthesis in locusts. PLoS Genetics, 10(2), e1004206. doi.org/10.1371/journal.pgen.1004206

    17.    Wang, Y., Yang, P., Cui, F., & Kang, L. (2013). Altered immunity in crowded locust reduced fungal (Metarhizium anisopliae) pathogenesis. PLoS Pathogens, 9(1), e1003102.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pat.1003102

    18.    Cease, A. J., Elser, J. J., Ford, C. F., Hao, S., Kang, L., & Harrison, J. F. (2012). Heavy livestock grazing promotes locust outbreaks by lowering plant nitrogen content. Science, 335(6067), 467–469. doi.org/10.1126/science.1214433

    19.    Wu, R., Wu, Z., Wang, X., Yang, P., Yu, D., Zhao, C., Xu, G., & Kang, L. (2012). Metabolom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carnitines are key regulatory metabolites in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locusts. Proc. Nat. Acad. Sci. (USA), 109(9), 3259–3263. doi.org/10.1073/pnas.1119155109

    20.    Ma, Z., Guo, W., Guo, X., Wang, X., & Kang, L. (2011). Modulation of behavioral phase changes of the migratory locust by the catecholamine metabolic pathway. Proc. Nat. Acad. Sci. (USA), 108(10), 3882–3887. doi.org/10.1073/pnas.1015098108

    21.    Guo, W., Wang, X., Ma, Z., Xue, L., Han, J., Yu, D., & Kang, L. (2011). CSP and takeout genes modulate the switch between attraction and repulsion during behavioral phase change in the migratory locust. PLoS Genetics, 7(2), e1001291. doi.org/10.1371/journal.pgen.1001291

    22.    Wei, J., Wang, L., Zhao, J., Li, C., Ge, F., & Kang, L. (2011). Ecological trade-offs between jasmonic acid-dependent direct and indirect plant defences in tritrophic interactions. New Phytologist, 189(2), 557–567. doi.org/10.1111/j.1469-8137.2010.03491.x

    23.    Zhang, Y., Wang, X., & Kang, L. (2011). A k-mer scheme to predict piRNAs and characterize locust piRNAs. Bioinformatics, 27(6), 771–776. doi.org/10.1093/bioinformatics/btr016

    24.    Wei, Y., Chen, S., Yang, P., Ma, Z., & Kang, L. (2009). 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arative profiling of the small RNA transcriptomes in two phases of locust. Genome Biology, 10(1), R6. doi.org/10.1186/gb-2009-10-1-r6

    25.    Kang, L., Chen, X., Zhou, Y., Liu, B., Zheng, W., Li, R., Wang, J., & Yu, J. (2004). The analysis of large-scale gene expression correlated to the phase changes of the migratory locust. Proc. Nat. Acad. Sci. (USA), 101(51), 17611–17615. doi.org/10.1073/pnas.0407753101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