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分析测试中心简介
        • 大型仪器设备
      • 实验动物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 技术平台
        • 模式动物资源
        • 仪器设备
        • 联系方式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国家文件
      • 中科院文件
      • 警钟长鸣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 综合新闻
    • 媒体报道
    • 谱系设施
    • 科学普及
  • 通知通告
  • 科普视频
  • 人才招聘
  • EN
  • 中国科学院
  • 邮箱登录
  • ARP系统
  • 内网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健康中国 · 使命担当

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科学院建院7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两加快一努力”重要指示要求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办院方针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于2003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三方签约共建,于2006年3月获得中编办批复正式成立。 广州健康院的定位是:面向人民健康,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更多 >>
      现任领导
      • 孙飞

        副院长(主持工作)

      • 张鸿翔

        党委书记、副院长

      • 徐海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蔡陈崚

        副院长

      • 领导致辞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细胞谱系研究中心
        • 谱系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
        • 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发育与再生医学研究所
        • 医药创新研究所
      • 管理体系
        • 综合处
        • 党群工作处
        • 科技发展处
        • 成果转化处
        • 人事人才处
        • 资产财务处
        • 教育处
      • 支撑体系
        • 分析测试中心
        • 实验动物中心
        • 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
        • 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
        • 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
        • 特色支撑中心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
        • 中国-新西兰生物医药与健康“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免疫应答与免疫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博士生导师
        • 硕士生导师
      • 招生信息
        • 硕士招生
        • 博士招生
        • 夏令营
        • 大学生科创计划
      • 培养管理
        • 管理规定
        • 培养方案
        • 学位授予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交流合作
      • 交流动态
      • 国内交流简介
      • 国际交流简介
      • 成果转化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 首 页
  • 院况介绍
    • 院况简介
    • 领导致辞
    • 现任领导
    • 历任领导
    • 院务委员
    • 学术委员会
    • 学位评定委员会
    • 年报
    • 大事记
  • 机构设置
    • 研究体系
    • 管理体系
    • 支撑体系
    • 重点实验室
    •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科技成果
    • 科研进展
    • 概况
    • 论文
    • 获奖
    • 专著
    • 专利
    • 代表性成果
  •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 研究生教育
    • 概况
    • 导师介绍
    • 招生信息
    • 培养管理
    • 表格下载
    • 毕业就业
    • 综合新闻
  • 党建文化
    • 党团建设
    • 廉政建设
    • 违法违纪举报
    • 文化建设
    • 弘扬科学家精神
    • 科研道德与诚信
  • 信息公开
    • 信息公开规定
    • 信息公开指南
    • 信息公开目录
    • 依申请公开
    •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人才队伍
  • 国家级人才
  • 省部级人才
  • 研究员
  • 副研究员
  • 客座研究员
  • 高级技术支撑人员
研究员
  • 当前位置:首页人才队伍研究员数字生物医学研究中心
  • 何俊 男
    职  称: 研究员
    学  历: 博士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he_jun@gibh.ac.cn
    通讯地址: 广州市科学城开源大道190号
    简  历

    l  2018-至今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研究员

    l  2016-2018     UCB制药/资深研究员

    l  2013-2016     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博士后      

                    合作导师:John Diffley FRS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l  2012-2013     癌症研究所,伦敦大学/博士后 

                    合作导师:David Barford FRS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    

    l  2008-2012     癌症研究所,伦敦大学/博士     

                    指导导师:Edward Morris and David Barford

    l  2002-2006     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学士 

                    指导导师:饶子和院士


    研究领域

    真核生物染色质的结构与功能受到众多表观调控因子在时间与空间水平上的精准调控,从而确保生命活动的有序进行。DNA组蛋白和核小体的分子结构与组成形式是造成染色质动态结构变化的基础,并与其他表观因子如组蛋白变体、组蛋白伴侣、组蛋白修饰酶和染色质重塑复合物等一起调控染色质的动态变化和功能。针对这一重要生命过程,课题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研究工作:

    1. 重要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复合体的功能和分子机制

    染色质的表观遗传调控由相应的大分子复合物来完成,想要充分阐明表观遗传信息是如何被呈现和维持的,就必须对这些调控复合物有分子水平上的理解。课题组通过生物化学和冷冻电镜等手段,对乙酰化和泛素化相关的表观复合物开展功能和结构研究,揭示其发挥生理功能的分子构架特征。这些复合物往往与肿瘤等重要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我们希望能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其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致病机理,并以此鉴定出创新性药物靶标蛋白。

    2.染色质动态的原位研究

    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的动态变化是细胞命运转换的关键,但是这一变化的具体分子过程和调控机制还有很多未知之处。课题组致力于在细胞核内原位环境中,在传统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手段和超分辨结构光成像、冷冻电子断层成像等成像手段,全面揭示多种表观因子与染色质的相互作用网络,从而在多尺度上描绘这些表观因子所主导的染色质动态变化的分子景观蓝图。

    3. 基于人工智能的冷冻电镜研究

    课题组致力于通过AI算法的开发与应用,一方面旨在提升Cryo-EM实验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和数据收集效率;另一方面,则聚焦于对海量成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期揭示更为精细、全面的生物分子结构与功能信息,从而为表观遗传调控及染色质动态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数据洞察。

    主要学术成果:

    何俊博士,现任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科院高层次人才项目,并兼任中国生物物理协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委员、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广东省分会委员。主要专注于利用冷冻电镜等手段研究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特征,探索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器的结构和分子机理。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Cell Research、Molecular Cell、Nature Microbiology和 Nature Communication等国际高影响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同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任务。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社会任职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 委员

    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广东省分会 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冷冻电子显微学分会 理事

    获奖及荣誉

    2013 Chairman’s Prize for Best PhD, the Institute of Cancer Research

    2012 Chinese Government Award for outstanding students abroad



    代表论著

    1.Li, W. #, Cao, P. #, Xu, P., Sun, F., Wang, C., Zhang, J., Dong, S., Wilson, J. R., Xu, D., Fan, H., Feng, Z., Zhang, X., Zhu, Q., Fan, Y., Brown, N., Justin, N., Gamblin, S. J., Li, H., Zhang, Y.*, He, J*. Rapid reconstitution of ubiquitinated nucleosome using a non-denatured histone octamer ubiquitylation approach. Cell & Bioscience, 14(1), 81. (2024)

    2.Zhang, J. #, Zhao, H., Zou, B., Li, H., Dong, S., Guan, J., Wang, C., Li, W., Liu, Y., Chen, Y., Rasheed, N.*, He, J*. Cryo-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e chromatin remodeler RSF.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F: Structural Biology Communications, 80: 125-34. (2024)

    3.Xue, L. #, Chang, T. #, Li, Z., Wang, C., Zhao, H., Li, M., Tang, P., Wen, X., Yu, M., Wu, J., Bao, X., Wang, X., Gong, P., He, J., Chen, X.*, Xiong, X*. Cryo-EM structures of Thogoto virus polymerase reveal unique RNA 2 transcription and replication mechanisms among orthomyxovirus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5.1 : 4620. (2024)

    4.Wang, N. #, Sheng, Y. #, Liu, Y., Guo, Y., He, J., Liu, J*. Cryo-EM structures of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polynucleotide phosphorylase suggest a potential mechanism for its RNA substrate degradation.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754, 109917. (2024)

    5.Liu, B. #, Niu, X. #, Deng, Y. #, Zhang, Z. #, Wang, Y., Gao, X., Liang, H., Li, Z., Wang, Q., Cheng, Y., Chen, Q., Huang, S., Pan, Y., Su, M., Lin, X., Niu, C., Chen, Y., Yang, W., Zhang, Y., Yan, Q., He, J., Zhao, J.*, Chen, L.*, Xiong, X*. An unconventional VH1-2 antibody tolerates escape mutations and shows an antigenic hotspot on SARS-CoV-2 spike. Cell reports, 43(6), 114265. (2024)

    6. Dong, S. #, Li, H. #, Wang, M. #, Rasheed, N. #, Zou, B., Gao, X., Guan, J., Li, W., Zhang, J., Wang, C., Zhou, N., Shi, X., Li, M., Zhou, M., Huang, J., Li, H., Zhang, Y., Wong, K.H., Zhang, X., Chao, W.C.H.*, and He, J*. Structural basis of nucleosome deacetylation and DNA linker tightening by Rpd3S histone deacetylase complex. Cell Research 33, 790-801. (2023)

    7. Zhang, X. #, Li, Z. #, Zhang, Y. #, Liu, Y. #, Wang, J., Liu, B., Chen, Q., Wang, Q., Fu, L., Wang, P., Zhong, X., Jin, L., Yan, Q., Chen, L., He, J.*, Zhao, J. *, and Xiong, X*. Disulfide stabilization reveals conserved dynamic features between SARS-CoV-1 and SARS-CoV-2 spikes. Life Science Alliance6. (2023)

    8. Yu, H. #, Liu, B. #, Zhang, Y. #, Gao, X. #, Wang, Q. #, Xiang, H. #, Peng, X. #, Xie, C. #, Wang, Y. #, Hu, P., Shi, J., Shi, Q., Zheng, P., Feng, C., Tang, G., Liu, X., Guo, L., Lin, X., Li, J., Liu, C., Huang, Y., Yang, N., Chen, Q., Li, Z., Su, M., Yan, Q., Pei, R., Chen, X., Liu, L., Hu, F., Liang, D., Ke, B., Ke, C. *, Li, F. *, He, J. *, Wang, M.*, Chen, L.*, Xiong, X.*, and Tang, X*. Somatically hypermutated antibodies isolated from SARS-CoV-2 Delta infected patients cross-neutralize heterologous varia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 1058. (2023)

    9.Zhang, X.#, Xin, J.#, Wang, Z.#, Wu, W., Liu, Y., Min, Z., Xin, Y., Liu, B., He, J., Zhang, X., and Xu, X*. Structural basis of a bi-functional malonyl-CoA reductase (MCR) from the photosynthetic green non-sulfur bacterium Roseiflexus castenholzii. Mbio14, e0323322. (2023)

    10. Tang, L. #, Dong, S. #, Rasheed, N. #, Wu, H.W. #, Zhou, N. #, Li, H., Wang, M., Zheng, J.*, He, J.*, and Chao, W.C.H*.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prey targeting requires autoproteolysis-triggered dimerization of the type VI secretion system effector RhsP. Cell Reports 41, 111732. (2022)

    11. He, P. #, Liu, B. #, Gao, X. #, Yan, Q. #, Pei, R. #, Sun, J., Chen, Q., Hou, R., Li, Z., Zhang, Y., Zhao, J., Sun, H., Feng, B., Wang, Q., Yi, H., Hu, P., Li, P., Zhang, Y., Chen, Z., Niu, X., Zhong, X., Jin, L., Liu, X., Qu, K., Ciazynska, K.A., Carter, A.P., Briggs, J.A.G., Chen, J., Liu, J., Chen, X.*, He, J.*, Chen, L.*, and Xiong, X*. SARS-CoV-2 Delta and Omicron variants evade population antibody response by mutations in a single spike epitope. Nature Microbiology 7, 1635-1649. (2022)

    12. Chen, M. #, He, Y. #, Liu, D., Tian, L., Xu, P., Liu, X., Pan, Y., Dong, S., He, J. *, and Zhang, Y*. Structure Insights Into Photosystem I Octamer From Cyanobacteria.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13, 876122. (2022)

    13. Wang, X. et al. A potent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with pan-neutralizing activities directly dislocates S trimer of SARS-CoV-2 through binding both up and down forms of RBD.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7, 114. (2022)

    14. Qu, K. #, Chen, Q., Ciazynska, K.A., Liu, B., Zhang, X., Wang, J., He, Y., Guan, J., He, J., Liu, T., Zhang, X., Carter, A.P., Xiong, X.*, and Briggs, J.A.G*. Engineered disulfide reveals structural dynamics of locked SARS-CoV-2 spike. PLoS Pathogens 18, e1010583. (2022)

    15. Chen, M. #, Liu, X., He, Y., Li, N., He, J.*, and Zhang, Y*. Diversity Among Cyanobacterial Photosystem I Oligomer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12, 781826. (2021)

    16. Zhang, C. #, Li, L., He, J., Chen, C., and Su, D*. Nonstructural protein 7 and 8 complexes of SARS-CoV-2. Protein Science 30, 873-881. (2021)

    17. Zhang, C. #, Chen, Y., Li, L., Yang, Y., He, J., Chen, C. *, and Su, D*. 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multimerization of nonstructural protein nsp9 from SARS-CoV-2. Molecular biomedicine 1, 5. (2020)

    18. Frigola, J. #, He, J. #, Kinkelin, K., Pye, V.E., Renault, L., Douglas, M.E., Remus, D., Cherepanov, P. *, Costa, A. *, and Diffley, J.F.X*. Cdt1 stabilizes an open MCM ring for helicase loading. Nature communications 8, 15720. (2017)

    19. He, J. #, Chao, W.C. #, Zhang, Z., Yang, J., Cronin, N., and Barford, D*. Insights into degron recognition by APC/C coactivators from the structure of an Acm1-Cdh1 complex. Molecular cell 50, 649-660. (2013)

    20. He, J. #, Kulkarni, K., da Fonseca, P.C., Krutauz, D., Glickman, M.H., Barford, D.*, and Morris, E.P*. The structure of the 26S proteasome subunit Rpn2 reveals its PC repeat domain as a closed toroid of two concentric alpha-helical rings. Structure 20, 513-521. (2012)

    21. da Fonseca, P.C. #, He, J., and Morris, E.P*. Molecular model of the human 26S proteasome. Molecular cell 46, 54-66. (2012)

    发明专利:

    通过设计和改造二硫键交联位点的SLC膜蛋白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何俊,官嘉丽,邹彬倩 (专利号:ZL 2023 1 1158832.1)

    软件著作:

    冷冻电镜前期数据质控软件(cryoPurifier) (软件著作登记号:2024SR0491806 )

    学生获奖情况:

    2021级

    董淑琦(博士生) 荣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优秀奖(2024年)、国家奖学金(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优秀毕业生(2024年)、北京市优秀毕业生(2024年)、三好学生(2023年)、GIBH优秀研究生奖学金一等奖(2024年)

    2022级

    官嘉丽(博士生)  荣获三好学生(2024年)、三等奖学金(2024年)

    赵河豫(博士生)  荣获三好学生(2024年)

    苏小凤(硕士生)  荣获三好学生(2024年)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粤ICP备17053528号粤公网安备44011202002922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邮编:510530
    电话:86-020-32015300
    • 广州健康院微信

    • 广州健康院研究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