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科学家阐释浅蓝霉素A生物合成途径中氨基转移酶CrmG的催化机制

发表日期:2016-01-22Maple 供稿:化学所 徐进新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劲松课题组与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张长生课题组、中国海洋大学朱伟明课题组合作,揭示了浅蓝霉素A (CRM A)生物合成途径中氨基转移酶CrmG的催化机制。1月12日,该成果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Aminotransferase CrmG in Caerulomycin Biosynthesis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的化学生物学期刊ACS Chemical Biology,广州生物院刘劲松课题组的徐进新博士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了该项研究。 

  浅蓝霉素是在青蓝链霉菌中首次发现的、具有独特的2,2′-双吡啶环结构的抗生素。浅蓝霉素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抗阿米巴、抗肿瘤活性,和一定的抑菌作用。除此之外,浅蓝霉素A还具有显著地免疫抑制活性。与著名的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相比,浅蓝霉素A能更加有效地抑制白细胞增殖。由于浅蓝霉素A具有新颖的2,2′-双吡啶环的结构特征和较强的免疫抑制活性,美国Nostrum制药公司正致力于将浅蓝霉素A开发成新型的免疫抑制剂。 

  CrmG是浅蓝霉素A生物合成途径中非常重要的氨基转移酶,负责在浅蓝霉素A的C7位置上引入氨基。广州生物院刘劲松课题组解析了CrmG与PLP复合物、CrmG与PMP复合物以及CrmG与氨基受体浅蓝霉素M(CRM M)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表明,CrmG具有一个独特的亚结构域。另外,保守的F207残基在与辅因子相结合的同时,还通过构象变化参与了浅蓝霉素M的结合。该研究不仅阐述了CrmG的催化机理,也为新型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开发与生物合成提供了新机遇。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经费支持。 

  

  CrmG催化C-7位氨基的形成

附件: